联系电话 400-123-4657
  • PG电子
  • PG电子
  • 最新公告:
    PG电子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PG电子官网:为了艺术他花20万美元复制一辆坦克把127吨可乐熬成碳渣添加时间:2024-04-06

      他出生在东北一个默默无闻的边境城市: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据说家境殷实。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油画系。一个县城的“阔少爷”,非名牌艺术院校出身,在22岁的年纪怀揣梦想出来闯荡当代艺术圈,听起来就是一个不简单的故事。

      上学的时候,何翔宇就不算是一个“乖小孩”,他时常翘课;有很多挣钱的路子:开画班,买卖古董,没毕业就完全实现了经济独立等等。这些生存技能,使他积攒满满的课本以外的经验,为他后来做出“惊人”的作品做好了铺垫。

    PG电子官网:为了艺术他花20万美元复制一辆坦克把127吨可乐熬成碳渣

      毕业时,当其他同学忙着找工作,想未来的出路时,何翔宇就已经表现出了与其他人不同的野心。为了寻找一种更“刺激”的体验,他跑到了北京租了一个工作室。

      2008年的北京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速度”的最疯狂阶段。彼时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自2005年开始的数年暴涨,已使整个当代艺术系统迅速膨胀。

      那时候还在画“抽象画”的何翔宇,迅速领略到要在当代艺术系统中“脱颖而出”,会画画已经不够,作为京城艺术圈的“局外人”,没有漂亮的学历,不是大城市出身,他需要迅速能证明自己“综合能力”的要素。

      做一件大型的装置作品,几乎是本能地出现在何翔宇的脑海里。PG电子平台显然,大成本,大制作,无论在什么时候,哪个行业,都足以成为一个焦点。

      有了这个“疯狂”的想法,何翔宇开始寻找可实施的项目。爱喝可乐的他,某天脑海里忽然闪念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将一瓶可口可乐熬干——当锅里残留的闪着微光的碳化物出现时,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可行的计划。

      最初,何翔宇在自己的工作室熬完了一顿可乐。但他凭着一股直觉判断:一吨的量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更多的可能性。于是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宽甸,雇了10个工人,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用10多个直径1米多的铁锅,以烧木炭的方式,熬煮了127吨可乐(这是他家乡近三年的年均可乐消费量)。艺术家和他的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耗尽了十几吨木材,才将这些可乐提炼成40立方米的熟渣。

      作品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时就积累的“社会经验”被调动起来。为了保证这项计划不会中途夭折,他动用了各种人际关系。首先,他必须绕过由跨国公司监管的当地代理商,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关系搞到巨量的可乐。在整个“生产”的两年时间里,还需要应对当地公安局、环保局的调查与盘问。何翔宇要让权力系统的人们相信,这件事情只是一个年轻人为了好玩而做的。

      除了耗时耗力的制作过程,从《可乐计划》本身所指向的观念来看,亦具有多重的解读意味:

      首先,“可乐”是一种日常之物,本身是具有物理性的,但同时又有多重的“解读”可能,物理性的可乐隐藏着独特的文化消费观念,背后直指西方的文化价值体系。借此何翔宇找到了“日常之物”与文化观念的结合点。

      “煮”可乐成为作品意义生效的关键环节。当观众在展览现场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炭渣,联想到自己每日喝下去的可乐,对他们身体造成的伤害。但饮用可乐代表的快餐的、时尚的、国际化的消费文化的理念,巧妙地掩盖了可乐带来的身体伤害。

      《可乐计划》完成后,这位年轻人选择了从美术馆出发,在北京墙美术馆举办了首次个展,这个起点显然不低。展览策展人为圈内大名鼎鼎的高名潞,同时还邀请了两位著名的评论家:何桂彦、胡赳赳作为特约批评。

      大体量的作品,美术馆级别展览,圈内著名策展人、批评家站台,消费主义议题等等,种种因素造就了何翔宇的“可乐计划”一举成名。

      并因此找到了他首家合作画廊。当空白空间总监张迪第一次听说何翔宇和他的“可乐计划”,同样作为年轻人的她被打动了:“这是一个做作品与年纪不相匹配的艺术家。”他们很快就决定签下何翔宇。

      紧接着,2011-2013年完成的《坦克计划》进一步向所有人证实了他的“综合实力”,这件作品制作的巨大的难度以及需要调动的资源甚至比《可乐计划》更甚。

      之后,他需要找到足够的材料“复制”这辆坦克。这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和资金。仅仅对这辆T34坦克进行测量,就花了4个月的时间。据艺术家介绍,制作坦克的所有原材料都是从意大利直接进口的,整个计划由35个工人耗时两年完成,用了350到400张全尺幅牛皮,50000米腊线,完成物重两吨多,最后总成本达到了20多万美元。

      比如2007年,没有毕业的何翔宇已经有在北京租下了工作室。在他决定实施《可乐计划》之前,他花了近2年时间来观察当代艺术这个系统以及它的操作方式。

      在这期间,他与众多艺术家接触、交流,通过看各种展览、出国考察,逐渐建立了对于当代艺术的认识。他还于2008年去到云南丽江一带旅行、考察,这些都需要足够的物质条件支撑。为他做出最早的装置作品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何翔宇的成功,与他自身善于思考、总结,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从最开始做作品,他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简言之,何翔宇从一开始就敏锐地把握到,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体系中:观念指向性的重要,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材料来承载、转化所要表达的观念。

      何翔宇说,为了建立自己的一套创作体系,他曾有意识的经过了一个阶段的训练:“我会用所有精力去观察身边的一切,我会去看物的细节,观察投影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我不知道这样的阶段是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但那段时间是痛苦的,眼睛和大脑已经进入不受控的工作中,特别累。”

      显然,这段时期的训练是有效的。何翔宇抓住了核心,他早期作品对于材料这个“物”本身的把握可以说非常精准。

      在他后面创作的《坦克计划》,《马拉之死》、《我的梦想》、《智慧塔》等作品中,都极其精确地使用“物”这个材料来巧妙地传达背后深藏的观念。

      2015年6月6日下午5:30,北京匡时2015春季拍卖会“全景:现当代艺术专场”中,何翔宇《可乐计划》以10万元起拍,31万元落槌,最终以35.65万元成交,创造了其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

      继2013年《坦克计划》参加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ON OFF”群展之后,2015年,何翔宇在UCCA举办了“新倾向:何翔宇”个展, 拉开了UCCA聚焦中国青年艺术家系列展览“新倾向”的序幕。

      紧接着,2016年,何翔宇成为了继刘韡之后,第二位与国际画廊白立方合作的中国艺术家。

      同一年,他还与曹斐、徐冰一同入选2016年“第十届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并获得了当年的“最佳年轻艺术家奖”。

      而自从2011年与空白空间建立代理合作关系以来,9年的时间,画廊已经为何翔宇举办了6次个展。平均每1-2年就会发布何翔宇最新的作品。除此之外,画廊亦调用所有的资源,支持艺术家的展览及创作。

      2012年,结婚之后的何翔宇,与妻子临时移居美国。住在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的匹兹堡。这是一个发达但无趣的城市,加上语言的障碍,他与外界几乎没有交流。在跟妻子学习英文发音的过程中,他感觉自己的口腔结构似乎发生了变化,这个从未引起他关注的空间,唤起了他的兴趣。“口腔计划”最早的系列作品:《口腔计划-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便由此产生。

      仔细观看何翔宇的创作,PG电子平台从他早期的《可乐计划》、《坦克计划》,到之后的《口腔计划》,其实有一条没有断的线索。虽然早期的作品热衷于宏大题材,与从身体感知出发的《口腔计划》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都巧妙地隐藏在他所选择的“物”、“材料”、“感知”的背后,并由此引发出对一些“普世价值系统”及“普世认知”的探讨。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