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400-123-4657
  • PG电子
  • PG电子
  • 最新公告:
    PG电子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pg电子平台一文读懂自愿碳市场的现在和未来添加时间:2023-08-31

      pg电子平台我们可以将“自愿碳市场”(VCM)理解为一种围绕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或从大气中捕集温室气体责任的全球碳排放权交易。这些权利以“碳信用”为介质进行交易,而且可以多次出售。“碳信用”通常被称为“碳抵消”,但是这个术语容易产生歧义,因为“抵消”意味着组织或个人通过购买碳信用可以直接抵消了其自身的持续排放。

      自愿碳市场已发展了20多年,但其货币价值增长最快的却是过去三年,2021年总规模达到20亿美元。分析师估计,到2030年,自愿碳市场规模可能会增至数百亿美元。

      与全球要达到碳中和的总体需求相比,这些资金微不足道;相比之下,2021年全球各国政府从排放许可中获得的资金高达560亿美元。但是,这些资金仍然能够为实现世界气候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益处。在适当的条件下,碳信用交易能够筹措资金,增加对所有可行的全球气候战略基本要素的投资。

      自愿碳市场与政府政策创建的所谓“强制性”碳市场的区别在于买家是自愿参与的。国内市场包括排放交易系统(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简称ETS),参与企业必须购买官方排放许可,以抵补超过规定阈值的超额排放。有些强制性碳市场则是国际性的,如国际航空业碳抵消与削减机制(CORSIA)就是一个要求航空公司对超过阈值的排放进行补偿的国际机制。

      更复杂的是,强制性碳市场可能会与自愿市场重叠。例如,CORSIA规则允许航空公司使用某些独立标准的碳信用。在某些情况下,政府也允许其国内强制性碳市场中的公司使用自愿碳信用来履行其义务。

      碳信用是由保护森林和湿地、向无电家庭提供清洁炉灶以及低碳农业转型等活动产生的。碳信用项目的规模有大有小:迄今为止,碳信用大多来自地方一级的项目,如建设风力发电场或保护一块土地上的雨林,但在整个地区或国家层面开展的能源和森林项目也在逐渐增多。通常情况下,Verra、黄金标准和美国碳登记中心等非政府组织会对此类活动进行评估,对符合标准的活动进行认证,为其发放碳信用,并在登记簿上记录下这些碳信用的去向。

      自愿碳市场的未来还存在不确定性。碳信用和使用碳信用的公司似乎并没有达到自己声称的标准,因此出现了一些关于它们的负面报道。而且在过去一年里,碳信用的价格也在逐渐下滑。不过,监管机构在2023年相继发布了新的标准和指南,并利用这些新的“游戏规则”重建利益相关方和公众之间的信任。要确保对气候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诚信”,自愿碳市场面临着三个方面的的挑战:信用供应的质量、买家的可信需求以及市场的运作方式。

      碳信用质量涉及几个方面。必须精确计算排放量的变化,并将“泄漏”(即其他地方的排放增加)考虑在内。一项活动应是“额外的”,意思是说,如果不是因为要产生碳信用,该活动就不会发生。如果活动在自愿碳市场之外具有经济可行性,或者是由政府政策规定的,那么这些活动就不太可能是额外的。减排或捕集温室气体应该是永久性的(实际上至少应该持续几十年的)。最后,不应该对可持续发展的其他方面,如保护生物多样性或支持妇女赋权,产生负面影响,而是最好能对这些目标产生积极影响。所有这些方面都应受到透明的监督和报告,并由合法的第三方(通常为专业公司)进行核验。

      人们普遍认为,捕集碳排放优于减排——特别是2020年牛津大学发布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碳抵销原则,鼓励在2050年前转向碳捕集。但这需要细细考量。

      测量减排量就需要评估减排活动假如没有发生的情况。所以,相对于减排量,碳捕集量核实起来可能更容易。无论是全球层面,还是组织层面,碳中和都只能通过碳捕集来实现。然而,包括雨林或红树林保护在内的许多减排措施在短期内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防止排放和气温的不断上升。2023年,我们对碳捕集仍然缺少完整的监测、报告和核实。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活动,健全的标准都是不可替代的。

      研究人员称,主流独立标准(如Verra和黄金标准)认证的许多项目都夸大了自己的成就。更有甚者,有的项目还可能损害当地社区:例如,记录显示,有的项目开发方以保护森林的名义将人们迁离自己的家园。业内正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比如,一个名为“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ntegrity Council for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的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联盟正在定义碳信用及其认证机构的“核心碳原则”,或基准规则。该框架最初发布时评价褒贬不一,但确实需要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进行完善,包括澄清碳信用受益人和非碳影响。在7月底发布完整的框架之后,该组织计划在今年12月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之前就其认为符合其原则的某些信用做出决定。

      Sylvera、Be Zero和Calyx Global等私营碳信用评级机构可以为认证信用提供额外的审查。认证是一种二元测试,而评级却揭示了信用质量的差异,并能突出需要改进的领域。例如,虽然清洁炉灶项目可能是额外的,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这些项目的碳信用可能夸大了减排成效。民间社会团体也为提高碳信用质量做出了更多的努力,如非政府组织与土著团体合作制定的《碳信用质量倡议》(Carbon Credit Quality Initiative)和《热带森林信用诚信指南》(Tropical Forest Credit Integrity Guide)。

      需求是诚信的第二个关键要素,它取决于买家如何使用碳信用。批评者担心,自愿碳市场可能会阻碍买方在其他方面进一步削减排放量。事实上,多年来的行业研究表明,购买碳信用的公司其他方面的气候表现往往超过同行。然而,总体影响很复杂,行为改变也会带来影响:例如,当消费者听说产品(比如机票或者罐装啤酒)是“零碳”的,可能会觉得购买更多也没问题。

      换句话说,碳信用购买者的营销主张至关重要——而目前的情况是参差不齐的,人们对此也不甚了解。鉴于碳信用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最重要的是买方的声明要能恰如其分地反映他们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发展的贡献。为了确保这一点,一些互补联盟正在解决需求侧的问题。今年6月,“自愿碳市场诚信倡议”(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Integrity Initiative)就发布了一份营销主张“行为准则”。主要的碳中和承诺标准——“科学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一直在征询各方意见,准备就企业如何在自身目标范围之外负责任地投资于气候减缓措施发布一份更广泛的指南。企业虚假陈述自身气候影响,特别是宣扬自己碳中和的行为,也越来越有可能受到起诉,比如近年来自愿碳市场的最大买家达美航空。

      最后,一个诚信的自愿碳市场需要自始至终保持透明,以便让人们了解人类和地球如何从中获益;碳信用从发行到使用的过程和其本身一样重要。过去,许多公司从专业经纪人那里购买碳信用。然而,一些市场平台现在提供基于一系列相似碳信用(例如保护不同国家的类似生态系统)的参考合同。这就需要作出一些权衡:将碳信用视为标准化的金融商品虽然降低了进入该市场的难度,但也可能会挫伤开发商提高质量的积极性,因为支持生物多样性等特殊效益不会得到认可。

      为了让碳信用能够到达买家的手上,还要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中介”的参与。总的来说,自愿碳市场中的这种中介是分散和不透明的。碳信用交易中的隐藏费用让人很难判断投资于气候和当地社区的实际金额是多少。金融监管机构正在更加密切地关注自愿碳市场,公众对交易行为的监督可能揭示中介机构在哪些环节获取了高额的不合理收益。

      自愿碳市场并非凭空存在:联合国框架(主要是《巴黎协定》)通过设定全球气候目标为其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然而,自愿碳市场却是一种政策失败的体现,因为如果政府所做的足以实现减排目标,那就不需要自愿行动。它也是一个广泛争取可持续发展和气候正义的阵地,特别是对于那些尚未收到发达国家政府承诺的国际融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联合国根据《巴黎协定》第六条,创建了自己的碳交易机制。联合国机制和自愿碳市场机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有政府的参与,并且由联合国对碳信用进行认证,而非独立标准机构。根据《巴黎协定》,各国政府有义务提交自己的脱碳承诺和计划,并保存和报告国家排放清单。

      第6条第2款允许各国政府直接缔结协议,据此对另一个国家的脱碳进行投资,并获得减排产生的碳信用。相比之下,第6条第4款创建了一个集中市场,由一个“监督机构”制定发放碳信用的方法。

      这就把自愿碳市场的水搅浑了,因为如果两个国家申报的是同一个减排量,就会破坏气候行动。《巴黎协定》第六条的规则手册要求授权向国外买家转让减排量的国家应在本国的会计核算中做出“相应的调整”。相比之下,从技术上讲,通过自愿碳市场销售的碳信用不需要做这样的调整。尽管如此,一些自愿碳市场参与者仍准备寻求东道国政府的授权。许多观察人士认为,买家在申报减排量时应反映他们使用的是否为调整后的碳信用。

      各国政府也有不同选择。通过碳市场吸引国际资金的“准入战略”,如“非洲碳市场倡议”(African Carbon Markets Initiative)采取的区域办法,可包括跟踪信用流向、为项目和市场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或要求某种形式的法律批准,以杜绝没有授权的情况。完全授权意味着放弃申报其领土内减排量的权利,但却获得了更大的市场控制权。而在需求侧,政府可以对公司的申报进行监管,要求披露某些类型的信息,或允许在国内排放交易系统中使用信用(参见文本框《碳市场:自愿还是强制?》)。

      结果就是,目前各国对国际碳市场的政策各自为营。印度尼西亚、洪都拉斯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在2022年冻结了林业碳汇出口。中国已经重新启动了自己的认证计划和登记,并开始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出售碳信用。2023年5月,津巴布韦宣布将从未来的碳信用销售中抽取50%的收益,同时还为国内外投资者设定了份额基准,并废除了所有现有协议。消息一出顿时引起轩然。总体而言,各国政府所采取的行动可能会导致全球碳信用交易市场分裂为一系列地方性的自愿碳市场。

      然而,政府远非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受益者。土著居民是自然生态系统管理的关键,他们往往需要财政和政策支持来对付开发企业,捍卫自己的领土权利。碳市场还可以让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女性有机会通过开发和拥有自己的项目来获得气候融资——考虑到女性农民在发展中国家农业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格外重要。然而,在市场机构的决策和治理过程中,这两个群体仍被边缘化。

      接下来几个月做出的决定可能会让自愿碳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未来。有利于扩大自愿碳市场规模的因素包括企业气候承诺的快速增长、雄心勃勃的联盟和提高透明度的创新技术,以及遏制全球气温失控的紧迫性。然而,除非2023年出台可行的规则,并提供可信的良好实践范例,否则企业可能会改变策略,放弃这个市场。

      许多政府可能会尽快将自愿碳市场纳入公共监管范围。因此,所有气候政策制定者和活动人士都应该熟悉自愿碳市场和碳信用。尽管不完美,但自愿碳市场包含了我们最有可能面对的未来: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为碳排放付费,因为我们再也承担不起免费碳排放的后果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pg电子平台,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7月16日,全国碳市场迎来2周年。相关人士透露,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将成为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注册登记机构,而北京绿色交易所则将成为全国唯一的交易机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已经建设完成,预计今年10月左右将正式上线运行,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碳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目前全国CCER交易系统已具备交易主体管理、交易组织、交割结算、风控监管等核心业务功能。自愿碳市场是强制碳市场的有益补充,可以发挥市场柔性机制,帮助企业低成本减排。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重启进展迅速,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建设项目近日初步验收。多位业内人士接受《中国能源

      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鼓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进一步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编制形成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以下简称两系统)建设项目验收会于6月27日在北京举行,两系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出席验收会并做工作指导。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明登历处长主持验收;北京绿色交易所作为两系统建设方,王乃祥董事长介

      自愿碳市场对于减排压力大、经济实力有限、环保意愿不足的实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减排方式。但是,影响自愿碳市场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如何为碳信用额定价,新加坡启动首批碳信用额现货交易,为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透明定价的碳信用交易提供了更多借鉴。6月8日,新加坡碳交易所ClimateImpactX(CIX)启

      北极碳管家网获悉,6月18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举行了以“绿色发展、碳寻未来”为主题的开市10周年活动,中信证券与深圳拓邦股份的代表签订了全国首笔组合式碳资产回购交易。该业务是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指导下达成的一项全国性碳金融创新,也是深圳碳市场首笔金融机构为主体开展的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度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为我国提供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平台,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非临近履约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平台。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非临近履约期交易清淡,市

      2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在通州区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亮出席并共同参加启动仪式,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出席活动并致辞。会上

      随着中国争取尽早重启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以及香港交易所去年10月推出全新的一站式国际自愿碳市场CoreClimate,关于自愿碳市场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此外,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实现净零目标的行列,企业对碳抵消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强制性碳市场已经不能满足成千上万的公司的需求

      当地时间7月7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在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MEPC80)上通过了“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简称战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如果要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航运业将起到关键作用,因为它占据全球排放的近3%。本次战略制定了多个中期减排措施及核查指标,

      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鼓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进一步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编制形成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鼓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进一步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编制形成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7月7日,生态环境部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据本办法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申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的登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据本办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7月7日,生态环境部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据本办法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申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的登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据本

      6月19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简称上船院)与DNV集团旗下挪威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简称DNV)联合创建的中国首个“未来船舶联合研究中心”在上海正式揭牌,共同打造国际化技术创新合作平台。这是双方携手推动战略合作关系逐步走深、走实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方位战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90%是通过土壤固碳,土壤固碳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土壤碳库是陆地最主要的碳库,提高农田有机质(碳)含量不仅可以提升耕地质量,还是一种缓解气候变化的固碳方式,因此通过适当的农业管理措施pg电子平台,农业土壤可以发挥较大的固

      概念回顾CCERChina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CCER(China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简称,是将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进行量化、核证、出售。CCER交易市场,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关键补充。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是自愿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3月14日发布消息说,由该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当天在北京启动。项目主要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开展面向高时空分辨率、广域覆盖、高精度的“星空地”碳浓度与通量监测技术研发,通过空天信息技术助力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四批)》的通知,包括农田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关键技术、新型高效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等在内的6类共35项低碳技术,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四批)》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