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400-123-4657
  • PG电子
  • PG电子
  • 最新公告:
    PG电子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碳圈”汪军的20pg电子平台22:孤勇的“开荒者”添加时间:2023-08-02

      pg电子平台2023年的第一个视频采访,打给了汪军——一个和“碳”有着紧密联系的人。视频中的他,清瘦而斯文。

      一个贴满“碳”标签、顶着“碳”光环的人,坦诚地表示曾“被环境科学的‘老学究’骂作‘半桶水’”;一个现实中不爱社交的“宅”男,却对大众传播抱有持久的热情,在知乎、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和对全球气候变暖缺乏认知的人展开论战,颇有一种情怀;一个惜时如金,为了写书连续数月笔耕不辍的人,却能在结婚十周年之际为妻子献上自己从零开始学习弹奏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从最初手指的“张牙舞爪”到最后的流畅演出,既是情感的流动,也仿佛一条轨迹,串起他和“碳”结识十余年来的人生起伏。

      和汪军交谈,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虽然站在39岁的尾巴上,拥有“四十不惑”的历练,却依然带着一种“归来仍是少年”的理想主义。

      2022年,汪军完成了一次职业生涯的转换,从在一家主要涉及绿色农业、绿色能源业务的企业任职,转到另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任“碳中和管理总监”。“这家企业从董事会层面成立了碳管理组织,可见其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这是我选择这家企业的原因之一。”

      上任之后,汪军面临怎样的局面?一切几乎从零开始,连“碳中和管理总监”这个名字都是他自己起的。

      他说:“国内布局‘双碳’工作动作较快的企业,大多是从2021年年中开始。很多企业想加强‘双碳’布局,却不知如何做。在这种背景下,‘双碳’领域的中高层管理人才便成了‘香饽饽’。而碳圈比较知名的咨询机构的中层管理人员,有很多被‘大厂’挖走了。但是,对于这些人的‘定价’又似乎比较混乱。比如,一位在碳圈有5年或10年工作经验的人,薪酬水平几何?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认知。故而,跳槽情况频发。所以,‘双碳’赛道呈现出人员流动大、管理人员‘市场价格’不稳定的局面。”

      这一方面反映出富有经验的“双碳”管理人员较为匮乏,“僧多粥少”是常态;另一方面,则印证了这个新兴行业刚起步,很多方面还处于摸索状态。

      此前,一些有关“双碳”人才的研究报告认为,从业人员呈现“哑铃”结构:具有资深从业经验的低碳行业专家和受碳中和风潮影响而加入碳行业的新人之间,缺少中等经验者的过渡,导致当前业务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但汪军不认同。他说:“我认为从业人员是‘金字塔结构’,高层和中层人才太少,而想要进入‘碳圈’的新人很多。对于正在搭建碳管理团队的公司来说,需要有经验的人,不要新人。而对于碳咨询公司来说,正在进入加速扩张阶段,更愿意高薪聘请有经验的人。”

      汪军说:“上任以后,先明确‘要干什么’‘计划是什么’等这些问题。对于一家在‘双碳’领域新起步的企业而言,第一步要‘摸清家底’,明确哪些事做了、哪些事没做。第二步是做好规划,完善考评机制、加强人才建设等。像我们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有很多子公司,如何让大家都执行计划,是很难的一道题。目前,在很多企业的KPI体系中,‘双碳’工作做得好坏还没有进入对管理人员的考评中。这就导致很多人,尤其是‘唯KPI论’的人,缺少了解‘双碳’的动力,对相关工作表示拒绝。”

      汪军补充说:“集团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很大。因此,2023年,我们将在‘双碳’相关考评机制上做一些探索。在人才培养方面,2022年我们完成了大约10万人(次)的内部宣讲和培训。2023年,我们会继续推进相关工作,特别是让‘双碳’规划落地,使集团每一层级在年初知道这一年要做的事情。”

      “我很早便开始写这本科幻小说,取名叫《气候未来》。当时写了五六万字,书里设计的是,在2030年,全球各国终于都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没想到,现实中竟然提前了这么多年。”汪军创作的这部小说,主题包含科技、人类未来、气候灾难等。

      由于各种原因,这部“难产”的小说一直没有与读者见面。但“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于认定要走“碳”这条道路,且一直在蓄积力量的汪军来说,是时代的“礼物”。

      与此同时,在2022年接近尾声时,继《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2021年出版)之后,他又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专著《碳管理:从零通往碳中和》。

      “这两本书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本书是关于碳中和的宏观描述,读者范围比较广。在碳中和时代,所有人的财富都将通过碳排放这个媒介重新分配,高碳企业的财富会流向低碳企业,增碳行业会流向减碳行业。这些企业的财富重新分配又会逐渐渗透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让所有人都不能置身事外。第二本书则是给从业人员看的,主要服务于‘碳圈’管理人员的认知提升、能力提升。”汪军介绍。

      不仅如此,汪军已经非常清晰地规划了他下一本书的主题——投资碳中和。这将成为他2023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在大家谈碳中和都是分行业,光伏要怎样,氢能要怎样,新能源车要怎样。但实际上,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比如氢能:其应用场景看似非常广泛,如通过燃料电池给汽车供电,或者作为还原剂给钢铁厂使用,亦或作长期储能用。但每个领域,氢能都不是唯一选项。比如汽车领域:若电池的续航和材料问题得到解决,氢能源也就可有可无了。至少在乘用车领域,我个人认为,氢能源汽车很难在未来竞争中留有一席之地。再如,在跨季节储能方面,氢能的储运非常困难,而且也面临氨、甲醇等的竞争,后者的优势更明显。所以,虽然氢能的技术看起来很好,但它未来的市场空间可能比我们想像得要小。因此,我想针对某一个点,将相关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相互之间的协同与竞争进行分析,看看这些领域到底值不值得投资。目前,很少有人做这样的分析。”

      事业有了新平台、连续出版个人专著、个人公众号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创作科幻小说……似乎很圆满,但他还有一些“不满足”的地方。

      比如,“不成功”。汪军认为他的公众号是一个“不成功的公众号”,发展了5年多,写了400余篇文章,粉丝数只有四五万,文章点击量通常是三四千,偶尔能破万。最重要的是,没有实现他“向大众普及‘双碳’知识”的目标。

      再比如,“很生气”。2022年9月1日,汪军搞了一个恶作剧。他在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是《英国放弃2025年碳中和目标pg电子平台,全球碳中和雪上加霜!》。这是一篇“没有一句真话”的文章。

      紧接着,第二天,他又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是《关于西方国家放弃碳中和的谣言?我换了一种方式辟谣》,为前了澄清。

      这还要追溯到2022年的两则消息:一则是德国暂时取消了203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100%的目标。另一则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放弃202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原因是这所城市一个重要的CCS(碳捕集与封存)项目的政府补贴不到位。

      汪军说:“在网络上,特别是在那些大的营销号上看到的消息则是这样的:西方国家集体放弃碳中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美传播的爆点。于是便有无数人问我‘西方国家集体放弃碳中和了,我们该怎么办?’”

      这让汪军想到了此前欧盟多国重启燃煤发电一事,不少网友对此缺乏理性的认知,认为欧盟此举是放弃碳中和,甚至有人认为全球变暖是骗局。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