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400-123-4657
  • PG电子
  • PG电子
  • 最新公告:
    PG电子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添加时间:2024-03-12

      “车如流水,与路上行人都跟她隔着层玻璃,就像橱窗里展览皮大衣与蝙蝠袖烂银衣裙的木美人一样可望而不可及,也跟他们一样闲适自如,只有她一个人心慌意乱关在外面。小心不要背后来辆木炭汽车,一刹车开了车门,伸出手来把她拖上车去。”

      在前文《色戒影评第16》中提到,王佳芝坐上易太太的车从易家公馆到咖啡厅的这一分钟镜头里,导演向观众展示了两项重要的历史事实,其中一项便是上文谈的上海曾经的靠左行交通规则。本文谈第二项。

      第10分36秒,王佳芝的车快到目的地时,右前方迎面开来一辆车,在镜头里从右向左驰奔而去。从整体上看,这个车的外形与易家的车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细看的话有一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后备厢的位置是打开的,并且装了一个远远超出后备厢空间的像个煤气罐一样的大铁罐子,这是个什么鬼?车主把这么精致的小轿车改装成拉货车了吗?那你干嘛不直接买个拉货车呢?还便宜啊!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1)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2)

      这确实是一种改装,但并不是把小轿车改装成了拉货车,而是改装后这个长得像个煤气罐的东西变成了这个汽车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因为不可分离,使这原本精致的进口小轿车变成了脑袋后面留有大辫子的清朝人。而之所以不可分离,是因为长得像个煤气罐的东西就是这辆车的全部动力来源:这就是在本篇开头援引张爱玲原著里提到的“木炭车”——当时风靡全国的替代了汽油车的小汽车。

      为什么好好的汽车不开,要搞成木炭车呢?原因只有一个,也是在这条路上导演借易太太司机的嘴讲出来的:“油贵呀!”。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3)

      当时中国内地市场的汽油贵到什么程度呢?用买一升汽油的钱去买大米(大米也已经很贵了,但汽油贵得更可怕),差不多能够一个成年人吃半年。所以即使在繁华的大上海,能真正开起汽车的人只有像政府高官易部长这样的家庭。

      鉴于汽油如此之贵,开发对汽油的替代产品就成了重中之重,据说当时煤炭、木炭、酒精、桐油、豆油、菜籽油等都被拿来反复测试。有人说曾经成功地用猪油替代了汽油。

      到底有没有真的用猪油替代了汽油,那就不是很清楚了,也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不过即使能替代,显然也是不可持续的,毕竟在那战争年代,猪油多香啊!猪肉多珍贵啊!要搞点猪油做动力得杀多少头猪啊!拿猪油来解决人吃饭的问题显然比开汽车更重要呀。一斤猪油分给一个连队吃,大家肚子里都有点油水,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

      但是木炭替代了汽油,木炭车替代了汽油车,这确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并且是曾经被大为推广的、在上个世纪的中国近代史上延续了大约三十年左右的历史事实。

      这就必须要提到一个曾经名扬全中国的优秀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汤仲明先生。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4)

      汤仲明,河南孟县人,1897出生。1919年五四运动那年汤仲明22岁,在北京法语翻译学校上学,那年他有没有参加五四运动就不是很清楚了,不过那年夏天他很幸运地被学校保送到法国国立南台职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又进入法国国立昂诺高等工艺学校学习,并先后在法国南台火车制造厂、巴不来格飞机制造厂、巴黎雷诺汽车制造厂等大厂实习。在法求学实习7年后,1926年,汤仲明学成归国,先后在陇海铁路徐州、开封、洛阳、陕州机务段和郑州铁路总局工作。

      鉴于当时汽油价格昂贵,在铁路部门工作的汤仲明开始自己研发木炭汽车,这显然不属于铁路部门的本职工作,很可能还受到了当时领导的批评,但他仍然不屈不挠地持续数年进行私人研发。到1931年,汤仲明终于成功造出了第一台木炭汽车(见下图),并在郑州市试行成功。这个成功的意义大概和马斯克的星舰SN15测试成功的意义一样重大。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5)

      这就是中国的首辆木炭车,现在国内有汽车历史博物馆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了记录和展示。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6)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7)

      汤仲明研发木炭车成功后,不断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迭代优化,据说车速最高能达到时速40公里,虽然比不过汽油车,但已经非常好了。很多地方邀请他去投资建厂,最后他选择把工厂落在上海,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在上海成立了“上海仲明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木炭汽车,短短两年内便成了上海市的大型企业、纳税大户。PG电子手机版直到抗战爆发、上海沦陷,汤仲明在上海的木炭汽车厂毁于战火,此后转战江西泰和、广西柳州等地,继续做木炭汽车研发设计指导工作。

      木炭汽车是对汽油汽车在动力能源方面的替代,但并不是由木炭直接替代汽油。本质上是由木炭在不完全燃烧下产生的一氧化碳来替代汽油,具体的化学方程式是大家在初中时学过的:2C + O2 = 2CO;2CO + O2 = 2CO2。实现的方式是:在车上加装一个烧炭的铁炉和一个盛水的铁罐,木炭点燃之后,将铁罐里的冷水喷到木炭上,使其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这些一氧化碳经过过滤后进入储气罐再送到发动机里和适量的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体,然后燃烧对发动机做功,最终驱动车辆前行。

      所以木炭汽车的动力原理是两个阶段:先点燃木炭控制其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对一氧化碳进行燃烧驱动发动机。简而言之即首先有个煤气发生炉,在这里把木炭转化成煤气,然后用煤气替代汽油。

      所以在前面提到的那个很奇怪的汽车后备厢里装着的那个奇怪的很像煤气罐的罐子,其实是木炭罐。它虽然装的不是煤气,但是生产煤气的罐子。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1)

      当时这种木炭车多吗?非常多,在中国很多地方尤其西南地区是很普遍的。老一辈的人可能很多会对这种木炭车有印象。改装的木炭车不仅局限于小汽车,而且普及到客车、货车,网传梁羽生在1941年时就坐过这种木炭长途客车。

      木炭车不仅在抗战时期很活跃,而且延续到抗战后,以至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中国内地仍有不少木炭汽车在服役。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9)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10)

      木炭汽车在1931年被研发出来,至1960年左右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延续了约三十年左右,为中国人的交通出行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发明人汤仲明当然是首功一件。

      但是木炭车并不是只中国独有的,网上有很多文章说汤仲明是“世界上第一个木炭汽车发明人”,这纯属胡扯,又是民族主义精神作祟。事实是:汤仲明虽然是中国的首辆木炭汽车发明人,但绝不是全球木炭汽车的原创发明人。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11)

      据可查的资料,早在1894年,担心汽油资源枯竭的法国人就研制出了全球第一台“煤气发生炉”,随后被英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日本相继仿制;1926年,日本人在美国雪佛兰汽车的基础上改装出亚洲第一台木炭汽车。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12)

      这份题为《战时交通大贡献:新型木炭车成功》的新闻报道写道:“抗战后,由于战区各铁道线的沦陷,而在大后方新的铁路线还未修完,所以战时交通的大部分责任是需要汽车运输来负担。但由于汽油价格的昂贵及来源的困难,于是,木炭汽车成为国人研究的焦点。这里要介绍的是新中汽车配件制造厂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成绩。至于煤气车的历史,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因为汽油的紧张,欧洲各国就已经开始研究开发汽油的替代产品,用煤气替代汽油。新中汽车配件厂为从事木炭汽车的改进制造,搜寻各国的木炭汽车加以研究……”

      所以木炭汽车最早应该是在欧洲出现,然后是在日本出现。美国应该不需要木炭汽车,因为美国不缺汽油。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左右,欧洲的木炭汽车设计制造应该已经很成熟了,看这与整车融为一体的木炭罐的设计。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13)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14)

      这个据说是法国的木炭汽车,看这紧凑的结构,流线的造型,应该算是木炭车里的跑车级别了。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15)

      战时日本也缺油啊,所以当时木炭汽车在日本也是很普及的,PG电子手机版比如下面这在日本东京街头的木炭汽车和木炭客车。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16)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17)

      好像多数木炭车的木炭罐都装在车辆后方,但也有装在车辆前方的,比如这个据说是德国的木炭汽车,车主正在给自己的爱车里加入木炭(木炭箱已完整地嵌入车体了)。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18)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19)

      但是无论如何,木炭车的功率还是比汽油车差太多了,跑得慢,动不动就熄火抛锚,每天开回家还得掏炉灰弄得一脸黑……所以慢慢终于被淘汰了,距今已经六七十年过去了。

      如今,完全替代汽油的特斯拉电动车都已经在路上风驰电掣自动驾驶了,人类再也不需要木炭车这种汽车了。

      不过不包括一个国家——朝鲜,就像全球疫情不包括朝鲜一样,这个神秘的社会主义国家。据说如果你站在中朝边界农村的屋顶上,手搭凉棚一张望,很有可能就看到一辆载人或载货的木炭汽车拉着长烟滚滚而去。

      最后,回到《色戒》,张爱玲其实在原著里提到了三次“木炭汽车”,说明当时上海街头的木炭汽车是很普及的,普及程度甚至超过汽油车。其一便是在本文篇头援引的那句“小心不要背后来辆木炭汽车,一刹车开了车门,伸出手来把她拖上车去。”这是王佳芝任务失败后走在大街上的心情,担心乘着木炭汽车的特工对她下手,说明当时执行任务的政府公务人员也是的开木炭汽车。

      其二是王佳芝在咖啡厅里等到易部长车时的描写谈到了木炭车“隔着橱窗里的白色三层结婚蛋糕木制模型,已见一辆汽车开过来,一望而知是他的车,背后没驮着那不雅观的烧木炭的板箱。”这句话充分说明当时上海大街上不开木炭汽车、能开起汽油车的人是极稀少的,只有像易部长这样的政府高官或日军高官才开得起。

      其三是王佳芝刚到咖啡厅时观察路边情况时看到的一辆木炭车“三轮车踏到静安寺路西摩路口,她叫在路角一家小咖啡馆前停下。万一他的车先到,看看路边,只有再过去点停着个木炭汽车。”王佳芝对着这个木炭汽车还研究了一番,想着可能是接应她执行任务后撤退的车。这再次说明木炭汽车在当时的普及程度,双方特工工作人员的执行任务时都是用的木炭汽车。

      那么,李安在电影里有没有用镜头语言表达当时上海市木炭汽车的这种普及程度呢?如果只是在王佳芝从易家到咖啡厅这一分钟的路程里安排一辆木炭车一闪而过地出现一下,那是不能说明木炭汽车在当时的普及程度的。

      所以,严谨创作的李安在电影里其实安排了木炭车的四次出镜,除了王佳芝乘车时路过的那个外,另外三次分别是:1)1小时11分2秒,切入上海的第一组镜头里,上海和平饭店门口,导演就安排一辆驮着煤气发生炉的木炭车隆重出场了,从镜头的左下方开到镜头的中央,然后又徐徐开走。这是导演通过镜头语言给上海市木炭车的首次介绍。只是多数观众可能都视而不见而已。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20)

      2)2小时14分35秒,王佳芝在咖啡厅里打完电话往自己的座位上走时,外面街道上一辆木炭汽车正在开过,导演在这里详细地介绍了一下上海街头的木炭汽车:这辆木炭汽车可能刚启动没多久,木炭桶里还冒着浓烟,像刚生的炉子一样。对这一幕,PG电子手机版王佳芝低头走过没有看到,绝大多数观众也没有看到。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21)

      (咖啡厅外的这辆木炭车冒着黑烟开过去,王佳芝心无旁骛没有注意到,观众心无旁骛没有注意到)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22)

      3)2小时21分50秒,王佳芝任务失败后失魂落魄地走在大街上,远处一辆冒着烟的木炭车正在经过十字路口。这是影片最后一次,也就是第四次出现木炭车,也是最模糊的一次。而这个镜头,便是对张爱玲原著里那句王佳芝的忐忑心情“小心不要背后来辆木炭汽车,一刹车开了车门,伸出手来把她拖上车去”的表达。

    PG电子: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图23)

      这就是李安导演在这部电影里用总计十来秒的时间向观众陈述的一个历史史实:那曾经的木炭汽车。

      最后顺便提一句,还记得那为中国木炭汽车的研发制造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汤仲明吗?他后来去哪儿了?他后来哪儿都没去,就在国内待着。所以,1957年,他名正言顺地成了一名分子;1961年,他又不出意外地成了一名现行反革命,被开除公职、判处徒刑、监外执行、交人民群众管制;直到18年后的1979年,被;隔年的1980年便因病去世,享年83岁。

    HTML地图 网站地图